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管的《长安》杂志2024年第11期刊发枣庄市市中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家法署名文章《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网格激活基层治理》,推广我区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全文如下: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网格激活基层治理
枣庄市市中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家法
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将网格化管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以创新求突破、以规范促提升、以联动促共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中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增动能,打造网格治理“驱动器”。全过程、全要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实网格化服务管理。一是融合推动“五网共治”。贯彻市域社会治理“一张网”理念,以为民服务为导向,将基层党建、红色物业、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民生服务融入网格,建立“一套体系 五网共治”治理模式。二是创新驱动“三区联创”。挖掘区域特色、整合资源力量、优化治理方式,探索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三区联创”,形成了一批乡村治理、城市治理、专属治理示范样板。三是常态开展“志愿服务”。实施党建引领“红市中·暖万家”城乡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打造“周六集中志愿服务日”品牌,活动现场既设置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专业服务,又免费提供锵剪子、磨菜刀、理发、修理家电、疏通下水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要素整合强支撑,建强网格治理“传动轴”。坚持“从心出发 服务万家”的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网格服务管理“一体化”。构建区、镇街、村(社区)、基础网格、单元网格五级管理体系,划分基础网格532个、专属网格108个。细化单元网格,配备城市楼长、单元长和农村小组长,通过定期会商参与基层治理。二是善用干部下沉“一线法”。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工作人员下沉网格,开展“满意度大走访”“当一天网格员”活动,网格员落实巡查走访制度,宣传惠民工程,收集群众诉求,助力满意度提升。三是实现服务阵地“一盘棋”。以“一社区(中心村)一驿站”为标准,全区170个行政村(社区)依托“红色驿站”、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网格驿站”322个,配备专门人员,增设免费设施,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建强队伍聚合力,汇集网格治理“动力源”。整合基层治理队伍融进网格,强化协同联动,兜实兜牢民生福祉。一是建强基层治理“专门队伍”。通过社区工作者定岗、社会化招聘、镇街人员下派、公益岗安置等多元化方式,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共配备网格长170名、网格指导员194名、网格员640名。二是汇聚基层治理“专业力量”。推动公安、执法、应急、物业、调解、水电气暖等专业力量融入网格团队,开展“政法干警进网格”“法律工作者下网格”“美德信用进网格”等系列活动,组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进网格,广泛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培育基层治理“社会组织”。探索“网格+社会组织”多元共治新模式,组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定服务于网格、定职责于网格,搭建“中兴YI家”“e善智慧”“曙光帮教”志愿服务平台,推动社会组织融入社会治理。
典型带动促提升,奏响网格治理“最强音”。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重点工作贯穿全年,列支资金保障工作高效运行。一是精心谋划树品牌。通过平台思维、科技助力,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推广“枣治理·一网办”平台应用,发挥实战作用,创新打造“块治理 兜给力”社会治理品牌,孵化了“一村一特 山水孟庄”大治理、“向前一步走 满意在龙山”“中心人 衷心办”等一批镇街特色治理品牌。二是精准施策强服务。制定出台“三区联创”“五网共治”“周六志愿服务”等工作方案,开展“以小见大”“积分管理”“三亮一访”“五好评比”“周六志愿服务进网格”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三是精雕细琢出亮点。孟庄镇下道沟村践行“五事”工作法,连续15年无信访,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光明路街道雷村被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点,中心街街道“中心优解”矛盾调处品牌入选中国网2023法治获得感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