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 > 政法文化

检察官看《第二十条》有感 | 冷建明检察长:“用心用情用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来源:编辑:时间:2024-03-04

光影法治 共话正义

检察官

看《第二十条》有感

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讲述了在见义勇为、正当防卫陷入“情”“理”“法”冲突的漩涡时,检察机关如何依法准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让法律赋予的公平正义得以彰显的故事。电影中,检察官一路追寻真相正义的过程,为全体检察干警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正义课,其振聋发聩的台词,也引发干警们的深思和热议。


“用心用情用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电影《第二十条》观后感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冷建明

电影《第二十条》春节热映,艺术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一度被称为“沉睡条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再次映入公众眼帘并迅速成为社会讨论度较高的热门话题。影片对检察官没有过多的艺术加工,熟悉的办案场景历历再现,真实反映检察官的工作和生活。对照影片中的检察官,从司法办案的责任担当、司法理念和为民情怀上引发几点思考。

一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勇检察长要求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执法办案重在“高质效”,难在“每一个”。电影中王永强反杀村霸一案,办案检察官吕玲玲顶住来自领导的批评、舆论的压力和同事的不理解,执着寻找关键物证“刀”和重要人证,最终还原了案件事实真相,体现了一名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追求司法公正的强烈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当前,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纠纷和层出不穷的基层治理难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检察官,必须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时刻保持强烈的责任心,以执着的信念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执法办案力戒“差不多”,必须“求极致”,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这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责任,更是一名检察官的责任担当和高尚情怀。

二是“良知”。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影片中,作为内行的检察官往往迷惑于天理和人情的交织,但作为外行的老百姓,反而对案件有着最基本的认知和判断,看出了门道。影片中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吕玲玲等办案检察官的“良知”,正是内心深处的“良知”,支撑他们基于天理、国法和人情,执着追求法律背后的真正价值取向,还原案件事实,让正义实现,让法决不能向不法让步。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良知既是天理,也是人的道德自觉,是至善的价值内涵。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不是自我封闭的逻辑体系,是蕴含道德情感的,不存在违反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的法律,执法必须注重天理、国法、人情。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人民检察官不仅要精通宪法法律,熟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层次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基于良好的法律素养和基本良知,准确解读法条背后的价值取向,正确判断善恶美丑,正确处理天理、国法和人情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坚守检察初心,执着于捍卫公平正义这一重大职责使命,做到对党忠诚、执法为民。

《刑法》第二十条是关于正当防卫的条款,初衷是鼓励与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维护受不法侵害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实践中防卫标准难以界定,一些司法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即便内心确认是正当防卫,实践中也不愿或不敢认定,背离了立法初衷和价值导向。观看影片使我们认识到,检察官既需要理性逻辑的法理分析,更需要以人的天性和朴素“良知”来判断案件事实,准确解读立法原意。虽然《刑法》第二十条不是新条款,但电影中对正当防卫从消极理解转向积极评价,既是对检察官“良知”的充分肯定,更是与时俱进对司法理念的深度解读和转变更新。

三是“铁律”。影片中检察官韩明面临因自己的孩子见义勇为被行政拘留影响高考这一问题,在找中间人调解时,发现中间人是他主办案件的律师,他马上躲起来说“我得回避,不能跟他见面”。这一情节体现了韩明检察官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严以律己的素养。检察官的职责是法律监督,打铁首先要自身硬。作为新时代检察官,执法办案中会面临各种诱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以律己,不能沾染任何私心杂念,坚守职业操守,严格遵守办案纪律、工作制度和法律法规,“铁律”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可踩踏的“红线”,一旦触线,满盘皆输,这是行稳致远、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的根本保证。



来源:市中区人民检察院


枣庄长安网群
Copyright 2017-2018 www.zzszf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枣庄市委政法委员会
地址: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市政大厦十楼
备案号:鲁ICP备14025379号